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m.39.net/disease/a_5469129.html 「本文来源:云南网」 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宜良县自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以来,牢牢抓住宅改这个农村综合改革“牛鼻子”,从建立组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试点先行探索等方面着手,积极稳妥推进各项试点任务。该县以省委、省政府批复的试点实施方案为基础,细化出台了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分步组织实施,压茬推进试点,推动改革走深走实,激活乡村振兴关键棋。 密切联系群众会民意解民忧 “宅基地制度改革终结了我近10年的‘求房’路,一家人终于可以住上高大宽敞的房子啦。”宜良县狗街镇西村村民郎会敏说,以前的老房子面积小,几次想建房却没有宅基地,年年要指标都没有结果,如今通过宅改,修建了平方米的新楼房,眼里看着满心欢喜。 “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改革才能破冰,才能顺利推进。”宜良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云和介绍,该县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鼓励自下而上探索,创新成立了村(社区)、村民小组两个层级的宅基地管理理事会、议事小组。明确了由试点村小组按民主程序酝酿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宅基地改革重点方向的实施细则,经党员代表会和户主会表决通过并公示,村(社区)审核,乡镇(街道)批复,县宅改办备案的试点实施细则产生流程,保证了试点工作始终不违背大多数群众利益,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郎会敏的邻居马德辉也觉得幸福感倍增。“以前出门环境脏乱差,现在通过殡葬改革,家门口老凹园处多座祖坟全部迁进了公墓,村容村貌好了,出入道路宽了,打心眼里感到高兴。”马德辉表示。 这是西村探索“宅改+殡葬改革+壮大集体经济”模式带来的综合效应。为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地问题,该村集体投资万元建设公墓,将散葬坟集中迁葬,并清理平整腾退出的土地,建设蔬菜交易市场等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结合宅改工作,对影响村内交通、有建房需求的农户进行合理规划安置,使村内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需求得到满足。 “五项机制”确保任务落实落细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试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通过建立‘五项机制’全力推进宅改试点工作。”宜良县委书记刘中政介绍,县宅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县委副书记任第一副组长,县政府分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公安的3位副县长任副组长,通过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实行“包乡联村”责任制,组建了8个县级指导组,每个指导组包保1个乡镇(街道)、联系3个试点村,每周进村调研一次,每月召集乡镇(街道)、村(社区)和试点村开一次工作调度会,每季度向县宅改领导小组汇报一次工作推进情况,每个乡镇(街道)组建试点工作组,每周二下村联合办公,确保试点任务落实落细。 同时,还建立破解难点的问题攻坚机制。实行“一项重点工作任务,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专项小组负责”,确保建设用地“增减挂”、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提升等难点堵点与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同部署、同研究、同推进,集中攻坚啃“硬骨头”;建立密集调度的跟踪落实机制。实行“周例会、旬会商、月观摩推进、季调度、年考核总结”,构建问题“收集-分析-研判-解决”的闭环体系,确保改革试点既能“小步快跑”快速推进,又能“及时调整”纠偏行稳。建立坚实有力的试点保障机制。安排专项经费保障试点工作正常开展,把试点各项目标任务纳入县级目标管理考核,列为年度重点督查事项,强化监督检查、跟踪问效。 “宅改+N”释放改革发展新动能 通过以法治促改革,以民主聚力量,宜良县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探索出了操作性强、成效持久的一村一策“宅改+N”改革模式。截至8月底,第一批试点村通过各种方式拆除老、旧、闲置房屋,腾退宅基地面积共约1.89万平方米,腾挪出了宅基地审批落地空间,多维度促进了乡村振兴。 九乡乡麦地冲村依托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建设,探索“宅改+农文旅新业态培育”模式,已流转13间闲置农房使用权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成核心示范区民宿房间21间床位26个,配套餐厅、多功能会议室等附属设施,运营2个多月增收19万元。 年确定耿家营乡为宅改联审联管试点乡镇,并在全县8个乡镇(街道)遴选有代表性的24个自然村作为第一批县级试点村先行先试。老石子村探索“宅改+美丽乡村”模式,鼓励“一户多宅”、闲置农用危房户有偿退出或无偿退出,已拆除并收归集体土地余平方米,可满足今后近10年宅基地增长户的需求,实现“农村宅基地改革+人居环境整治+‘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宅基地审批”互促共进。 狗街镇沈伍营村探索“宅改+乡贤回乡规划家乡”模式,乡贤主动参与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倡议乡亲将“村民临街建房要主动退让1米预留作村内道路”写进村规民约;高古马村探索“自愿有偿退出与有偿使用并行,多形式保障户有所居”宅改模式,拆除“一户多宅”等房屋面积平方米,畅通毛细血管、发展动脉,增强了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一子落而满盘活。宜良县充分发挥宅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巧力,不断释放改革发展新动能,增强乡村振兴驱动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抓手更多、张力更足。 云南网记者茶志福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14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