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创意农业学术交流月

创意农业学·乡村振兴微课堂

全球农业展望

凝聚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娄可伟在第一届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创意农业嘉宾,业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参加第一届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

对第一届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以“发展养心养美创意农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宗旨,以“强农兴农、推进乡村振兴、服务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繁荣,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创意农业力量”为使命,广邀业界精英、聚焦国际农业热点、全面研判形势、分享真知灼见,同时紧抓农业强国建设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契机,推动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一村一品、休闲农业国际学术交流,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促进海南创意农业与国内外创意农业优势互补、共赢发展,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这里,我与各位嘉宾、线上线下的朋友们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近年来,云南省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动了一大批贫困群众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共享乡村旅游成果,实现了增收致富,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我们着力服务大局。推进乡村旅游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服务全省打造“三张牌”、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省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积极参与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形成“景区带村”“农民+合作社”等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十三五”累计带动80.85万人增收脱贫,为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云南目前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4个,临沧市临翔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弥勒市太平湖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腾冲市银杏产业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通海蔬菜产业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年,4个示范园共实现一产产值28.86亿元、二产产值69.85亿元、三产产值98.86亿元,总产值较年增加35.07亿元,同比增长21.58%。其中,临翔区产业园建成茶园游客采摘体验区亩,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弥勒市示范园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亿元;腾冲市示范园以银杏为主题,提供“观光+美食+民宿+特色文创+旅游纪念品”“一条龙”服务,年接待游客约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万元,休闲农业营业收入0.16亿元;通海县示范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连续2年成功举办“摸鱼节”“长街宴”等活动,吸引游客万人次)

——我们注重顶层设计。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旅游纳入省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等规划,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康养”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旅游成为高原特色农业中的重点产业,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聚宝盆”。加强政策法规保障,年出台《云南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年出台《关于加快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意见》,今年与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了《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年)》,印发《云南省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和复核实施方案》,规范和引导旅游民宿发展。各州市也推出了一批针对性政策举措,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我们突出典型引路。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发布典型案例,引导乡村旅游适应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适应资源禀赋、地域区位、产业基础等差异,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3个,推出省旅游特色村个、旅游名村名录个、旅游名镇个。在各地探索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以澄江市小湾村为代表的乡村民宿带动型、以维西县启别村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依托型、以丘北县仙人洞村为代表的景区发展辐射型、以元阳县阿者科村为代表的生态资源依托型、以宜良县河湾村为代表的田园观光休闲型、以泸水市三河村为代表的旅游扶贫成长型等6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成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可学习、可借鉴的路径。(我们昨天看的甲子村,依托玉龙雪山的品牌优势,发展“景区发展辐射型”的乡村旅游经济,年,8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年,整村脱贫出列。王宁书记对甲子村成立样样红公司,实施旅游业反哺农业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强调要健全完善旅游反哺农业机制,让农民在发展旅游中受益。玉湖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村参与旅游服务人员接近人,牵马服务人员年人均收入近3万,其他客栈、餐饮、旅游购物年接待人数7万人,收入达到余万元。年全村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2万人,旅游收入超过0万元。)

——我们重视文化赋能。注重挖掘、传承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文化、古村落古建筑文化等,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让鹤庆新华村、建水团山村等一批有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成为游客喜爱、研学体验的知名网红打卡地。注重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联动打造了一批既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又是中国传统特色村落的全国和省旅游重点村。注重用云南党史故事、红色文化带动乡村旅游,推出以威信县扎西老街和水田村(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威信,在这里召开了在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扎西会议”)、寻甸县丹桂村(“居丹桂运筹帷幄,渡金沙用兵如神。”这是云南昆明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门前的一副对联,红军长征曾两次经过柯渡镇丹桂村。为纪念红军长征,年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镇丹桂村建立了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年,纪念馆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为代表的红色乡村旅游名村,使之成为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重要阵地,让游客到乡村看到红色、绿色和古色,在望山、见水、忆乡愁中,感受好山好水、体验脱贫成就、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前行力量。

——我们强调协同共进。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小切口、大纵深,借助并整合规划、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等各部门政策措施,共同构建乡村旅游齐抓共管格局。围绕美丽县城、特色乡镇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乡村旅游发力,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行动,新建、改建乡村旅游厕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会同发改、民宗、农业农村、卫健、乡村振兴等部门,将乡村旅游纳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农村客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对疫情惠企纾困等工作中,推动部门相互借力、州市同频共振,壮大乡村旅游经济。“十三五”期间,全省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1.65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亿元,全省具备旅游接待能力的贫困村超个,文化旅游累计带动80.85万人增收脱贫,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2.3%。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全省乡村旅游总体发展还不充分,还存在规划引领不够、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优、优质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我们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亟待认真研究、科学研判,准确把握云南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着力挖潜力、谋创新、强产业、提效能。

“十四五”时期,是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云南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机遇期,云南发展乡村旅游,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清重要意义,把握工作重点,以抓铁有痕的作风和高效务实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一、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的重大意义

第一,发展乡村旅游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要求。去年4月,国务院九部门出台《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全省文旅系统要助推全省乡村振兴的高度,认识做好乡村旅游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央部署、推动乡村振兴,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王宁书记对乡村旅游工作十分重视,去年1月在楚雄调研时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月在丽江调研时强调,要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各族群众收入更高、生活更幸福;2月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王予波省长在临沧调研时强调,要发掘乡村价值,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加强规划引领,守护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打造高端引领、中端支撑的乡村旅游体系;在去年年底的全省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上,要求省文旅厅指导各县(市、区)开发旅游资源,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做好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和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行动。全省文旅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关于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的重点任务,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乡村旅游特色资源,加快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第三,发展乡村旅游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现实需要。疫情影响下,旅游市场出现新变化,万亿规模的出境游向国内游回流,旅游人群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跨省游、长途游向短途游、周边游汇聚,微度假成为当前广大游客首选的旅游模式。“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乡村旅游以其近郊、短途、康养、休闲的特性,与当前的旅游市场需求高度契合,乡村旅游大有可为,也能大有作为。全省文旅系统要顺势而为,应势而上,抢抓机遇,面向游客“安心游”需求,提升乡村旅游供给质量,以乡村旅游为重要突破口,助推全省旅游市场恢复和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在疫情反复,跨省游熔断4次的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2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6.40%和23.99%,恢复水平高于全省旅游整体情况(全省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分别恢复至年的85.99%和67.67%,其中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分别恢复至年的86.01%和75.63%)。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云南人游云南”、“本地人游本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旅游市场复苏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二、准确把握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工作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乡村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守正创新,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抓顶层设计。“十四五”时期,全省重点围绕“一环、两带、六中心”的发展布局,重点规划个“云南最美乡愁旅游地”、10条“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和50条具有云南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个山美、水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省级层面要抓紧研究出台“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云南最美乡愁旅游地”遴选指标体系,推动省级乡村旅游线路产品策划编制。州(市)文旅部门要聚焦“云南最美乡愁旅游地”和“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编制,推动县(市、区)指导有条件的村(社区)编制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积极协调自然资源部门,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村庄国土空间规划,预留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用地,构建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的乡村旅游规划体系。

第二,抓项目建设。省文旅厅将重点遴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推荐纳入省级重大项目予以推动。在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申报、融资贷款精准对接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并将重点乡村旅游项目纳入省、厅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帮助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困难。州(市)、县文旅部门要按照“”项目策划要求和省级重点文旅项目标准,依托乡村旅游重点村,高水平谋划“云南最美乡愁旅游地”支撑项目,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建设;积极配合发改、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建设,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第三,抓品质提升。省文旅厅将遴选推荐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推动重点旅游村创建高A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州(市)、县文旅部门要按照相关标准要求,指导重点村(镇)对标对表抓好基础设施完善和品质提升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推动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改造标志标牌、内部道路、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设施。持续推动现有旅游民宿巩固提升,推动新建一批半山酒店、旅游民宿,以此带动乡村旅游住宿设施高品质发展。到年,全省建成半山酒店家、重点旅游民宿家。

第四,抓产品供给。要面向群众多样化、高端化旅游产品消费需求,突出乡土乡愁、回归自然、农耕文化、农事体验、乡村旅居、民俗节庆、农事节庆、农特产品等乡村特有元素,推出具有浓厚乡土气息、鲜明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创新发展乡村旅游智慧化体验产品;探索乡愁体验认购种植、认购养殖、认购生产等体验型乡村旅游创新产品;打造乡村旅游与科普研学融合产品,鼓励与地方中小学教育融合,进行科普研学体验课在线预约、体验课智慧排期,打造智慧化的生产、生活科普教学。创新探索“品牌化+乡旅”,利用平台销售、预约购买、自媒体推广等模式,通过“线上”销售促成“线下”体验,让农产品、农事活动成为城市居民的“乡愁记忆”,拓展网上销售功能,达到以网促销、以销哺旅、以旅兴农的效果。省文旅厅将研究出台乡村旅游精品评价方法和标准。州(市)、县文旅部门要指导乡村旅游重点村积极打造能接待游客、可线上销售、有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精品。到年底,每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2个)要重点打造2个以上乡村旅游精品,每个省级旅游名村(个)至少打造1个乡村旅游精品。

第五,抓智慧建设。省文旅厅将开展全省乡村旅游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将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最美乡愁旅游地等逐步纳入监测范围,为乡村旅游发展态势研判和数字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整合汇聚乡村旅游监测数据、信息资源,搭建智慧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形成集乡村旅游品牌推广、线路介绍、线上云游、产品展示、线上购物、市场管理、投诉处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州(市)、县文旅部门要推动乡村旅游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布局乡村智慧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游客服务便捷性;结合自身乡村旅游现状,打造乡村游客服务体验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乡村与周边景区资源打通业务和数据智慧化联动,促进景区和乡村的智慧化引流互补。

第六,抓人才培育。省文旅厅将按照文旅部安排,选派重点村镇负责人、企业带头人参加全国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实施“万名文旅人才”培训计划,对从事乡村旅游的脱贫户精准开展酒店管理、餐饮服务、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认定和传统技艺人员职称评定。州(市)、县文旅部门要加强乡村旅游智库建设,聘请高水平专家、行业领军人才,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策划;实施乡村旅游扶智工程,围绕品质提升、服务保障、经营管理等重点内容,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培养一批爱乡村、懂策划、擅经营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发挥文化人才作用,以各级文化馆、国有文艺院团与乡村文化站室、乡村文艺队结对帮扶形式,提高基层文化服务水平。

第七,抓典型推广。省文旅厅将联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省乡镇企业协会等建立云南省乡村旅游宣传推广联盟,推出一批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IP。州(市)、县文旅部门要挖掘、树立、推广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推出一批促进生态保护、弘扬传统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带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乡村旅游典型,依托节庆、赛事、会展等活动,利用“两微一抖”、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开辟乡村旅游宣传专栏,制作专题宣传片,拓宽乡村旅游宣传推广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力争到年,每个州(市)至少推出2个在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全省推出5个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范例。

三、凝聚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乡村旅游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密切相关,发展乡村旅游,要与各领域政策措施相衔接、相协调,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坚实的保障,凝聚更强大的力量,推动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第一,强化组织保障。联合省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发改、住建等部门,组建全省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协调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建立定期会议、专家咨询、沟通联络、分级负责、宣传推广、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联席会议,及时沟通解决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州(市)、县(市、区)文旅部门参照省级做法组建工作专班,协调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发改、财政、住建、林业林草、交通运输等部门,在交通改善、项目建设、环境提升等方面给予支持,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第二,健全旅游反哺农业机制。各级文旅部门要围绕王宁书记调研甲子村讲话精神,学习推广旅游反哺农业机制。在完善财政扶持机制上,省文旅厅将每年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资金中安排1亿元支持各地发展乡村旅游;州(市)、县文旅部门要积极争取和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用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资源配置机制上,省文旅厅将培育引进一批文旅龙头企业、大型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采取投资控股、运营参股等方式,主导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州(市)、县文旅部门要指导乡镇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企业依法整合农村农民资源资产,探索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农村产权改革模式。在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上,州(市)、县文旅部门要指导乡(镇)、村(社区),健全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等合作共赢的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以资金资产入股或流转、就业务工、订单收购、生产托管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服务,明确利益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构,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完善金融配套机制上,省文旅厅将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开发乡村旅游金融产品,提供乡村旅游金融信贷服务,形成乡村旅游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融资需求清单,向金融机构定期推送、定期对接;对参与乡村旅游的脱贫户和监测户给予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支持,对在重点帮扶县开展乡村旅游的农户给予“富民贷”支持。

第三,要强化要素保障。各级文旅部门要积极协调自然资源部门,用好“点供”用地助力乡村振兴政策,按照“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政策条件,强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用地指标支撑;科学引导和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土地,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发展乡村旅游。各地可利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培育和壮大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民族特色村寨,可根据需要将资金用于特色民居修缮保护、文旅融合发展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必要的村容村貌整治等。

第四,强化结果应用。省文旅厅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建立完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对各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开展动态监测;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制定奖励管理办法,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的地方,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通报奖励并向社会公开,并在奖补资金、品牌遴选等方面给予倾斜;从年起,对创建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乡村旅游点给予奖补支持;建立移交机制,将乡村旅游发展质效评价结果作为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预祝本次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在此,我向各位嘉宾和各位朋友们发出诚挚的邀约,来云南,约会美丽,遇见神奇,七彩云南欢迎您!

谢谢大家!

(作者系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3935.html
------分隔线----------------------------